作為音樂發(fā)燒友你還在為音響的各種問題煩惱嗎?
發(fā)布日期:
2019-11-04

瀏覽次數:

0

對于如何評價一款音箱,相信好多音樂發(fā)燒友還存有疑惑,購買音箱除了需要了解音箱的參數,主要還是靠音質來評判。關于音箱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去注意,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


評價一款音箱好壞的標準是什么


一款真正優(yōu)秀的音箱,應該同時兼具優(yōu)秀的客觀性能指標和良好的主觀聆聽評價。


優(yōu)秀的性能指標包括寬闊而平坦的頻率響應、很少的失真、快速的瞬態(tài)反應、高聲壓輸出能力、高功率承載能力、合適的阻抗特性以及合理的靈敏度。


而什么是良好的主觀聆聽評價,則是一門“藝術”了,每個人的標準不盡相同。可以分為“唯真派”和“唯美派”。


唯真派:理論上講,既然音箱是還音系統(tǒng)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(而且是對還音質量影響最明顯的最終環(huán)節(jié)),那么就應該絕對忠實地還原。音箱本身不帶任何個性,不能對原音樂信號進行任何扭曲或修飾美化,如果達到或接近這樣的標準,就是一款好音箱。


唯美派:然而也有人認為,既然音箱是用來再生音樂的,那么聲音好不好聽就是檢驗音箱好壞的標準,這就是所謂“唯美派”的觀點。“唯美派”容許音箱對音樂信號進行合理的修飾潤色,也不太在乎技術指標是否完美,只要放出來的聲音“好聽”就行了。這個觀點更適合把聽音樂作為娛樂的愛好者,不過,對于什么叫“好聽”并無統(tǒng)一標準,而且不顧性能盲目追求好聽或者個性很容易陷入誤區(qū)。因此客觀地講,即使“唯美派”認可的好音箱,也應該建立在保證基本性能指標的前提下。



為什么通常較大的音箱低音也較好


音箱的低頻下限和兩個因素密切相關,一個是喇叭單元的諧振頻率,一個是箱體的容積。


在不裝箱的情況下,低音單元的低頻諧振頻率通常被認為是單元的有效頻響下限,口徑越大的單元,諧振頻率一般也越低,所以用大喇叭有利于還原更低的低頻。


此外,較大的振膜面積在同等振幅的前提下可以推動更多的空氣,容易獲得更多的低頻量感。當喇叭單元裝箱以后,其諧振頻率受箱內空氣勁度的作用會上升,箱體容積越大,空氣對單元的作用就越小,諧振頻率上升也就越小,有利于獲得更低的綜合低頻響應。大音箱一方面便于使用大口徑的低音單元,另一方面又有更大的箱體容積,所以低頻通常比較好。



為什么有的音箱很吃功率?


兩個原因:第一,可能音箱的靈敏度比較低。靈敏度相差僅3dB的音箱,要獲得同樣的音量大小(或聲壓級),輸入功率相差就達到一倍,比如一只90dB/W/m的箱子,若要在1m遠獲得100dB的聲壓級,只要輸入10W的功率就夠了,而對于87dB/W/m的音箱,就需要20W的功率才行。


倘若音箱的靈敏度差異有10dB,那么同樣輸出聲壓條件下的輸入功率就達到10倍之差。比如將前面87dB/W/m的音箱換成80dB/W/m靈敏度的音箱,還是在1m遠獲得100dB的聲壓,所需要的輸入功率就高達100W,比90dB/W/m的箱子高出10倍。


第二,也許靈敏度不算低,但阻抗特性有異常。例如有些音箱,靈敏度87-90dB/W/m以上,已經不低了,但再看它們的阻抗曲線,在某些頻率點的阻抗可能低至2Ω甚至1Ω,這么低的阻抗對于普通放大器而言已經接近短路了,還怎么推啊?肯定在這些頻率處會產生很嚴重的過載失真。要馴服這樣的音箱,只有出動Krell、Mark Levinson這些負載阻抗降至1Ω時功率還能保持線性增長的超級強力功放才行。如果同時遇到靈敏度又低、阻抗特性又怪異的箱子,對放大器的要求就更苛刻了。





用功率只有幾瓦的電子管功放推一對很大的音箱,這樣做有道理嗎?


有人認為大音箱用的大口徑喇叭很重,功率小的放大器推不動,其實是一種想當然,音箱對放大器功率的需求主要跟音箱的靈敏度有關,而跟單元的大小無關。


不少大音箱,特別是采用大口徑紙盆低音單元的箱子,例如美國JBL、Klipsch等公司的產品,其靈敏度都相當高,通常在90dB以上,有些甚至達到95dB以上,對于這樣的音箱,用一臺輸出功率幾瓦的電子管單端功放就可以將它們推至爆棚。有些發(fā)燒友可能知道,在日本,采用8W的單端300B膽機推高靈敏度的JBL音箱是一種很流行的玩法呢。


相關推薦